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09的文章

十一月份的瀏覽器市場份額

圖片
                  剛度過了熱鬧的十一月份,微軟的專業開發者大會(PDC)陸續公佈了IE9、Office 2010 Beta、Silverlight 4 Beta,而另一方面Google也在同一時間發佈了ChromeOS的早期版本並開放原始碼供所有有興趣的廠商及開發人員下載,而Opera也不甘寂寞,將Opera Unite成為Opera的標準配備,然而這個月的瀏覽器市場又有甚麼變化呢? 根據 Net Application 的統計數字來看,IE又下滑了1.03個百分點,來到63.61%,從Window 7發佈之後,值得關注的點在於IE6I、IE7、IE8之間的關係以及IE在瀏覽器市場的佔有率,很明顯的IE8在10月份的份額為18.12%,而11月的份額來到了19.31%,增加了1.21個百分點,IE7在10月份的份額為18.16%,而11月來到了16.88%,減少了1.28個百分點,至於IE6則從10月份的23.30%來到了22.09%。由於Windows 7內建IE8,因此隨著換機潮,IE8的市場份額會逐漸走高,而Vista被替換的比率應該會高於Windows XP,因此IE7隨著Vista的下場應該指日可待,不過還是有22%的使用者仍然使用IE6,這也可以看出Windows XP仍然佔據不小的市場,相信IE6及IE7都將隨著Windows 7逐步統一Windows天下而慢慢消失。          火狐(Firefox)瀏覽器已經佔有1/4的市場,並沒有因為Windows 7的出現而減少市場份額,反而增加了0.67個百分比,顯示使用Firefox的專業人士以及不願意使用IE的用戶不會因為Windows 7的推出而改變瀏覽器的使用習慣,特別是目前非IE的瀏覽器在Windows環境上都有IE tab的支持,因此針對某些IE only的網站(使用ActiveX技術或IE tag)只需要透過IE tab就可解決,完全可以不需要IE瀏覽器,因此如果在速度及HTML5的標準考量下,使用Firefox是不錯的選擇。          Apple Safari沒有繼續增加市場份額,似乎受到Firefox、Chrome及Opera的影響,微幅下滑了0.06個百分點,雖然Safari及Chrome是系出同門(都使用Webkit做為渲染引擎),但是因為整個開放

Windows Mobile市佔率流失三成

                才不過一個月前,微軟的操作系統正式進入Windows 7時代,所有的PC廠商不論是品牌或者是製造商都熱情擁抱著微軟,似乎Windows 7可以帶給使用者更多更好的體驗,遠離過去幾年Vista所帶來的大災難,和數不清的怨聲載道。的確在PC使用經驗上,微軟老大真的當太久了,以致於雖然Vista被罵到臭頭,依然有Windows XP頂著,市場仍然不斷給微軟機會,然而在手機領域可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它大概想不到當年Apple這個在PC市場上的手下敗將居然只靠著iPhone一支手機就可以輕鬆打敗在手機市場行走多年的微軟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更讓微軟想不到的是當年死忠兼換帖的好兄弟宏達電(HTC)也開始琵琶別抱,雖然還不到分手的地步,但是卻也另結新歡,看在微軟眼裡真不知是作何感想,摩托羅拉(Motorola)想要谷底翻身也不能不拋棄Windows Mobile,上周也有 報導 指出三星(Samsung)在2012年的時候Windows Mobile可能只佔其出貨的20%,對照2008年的時候有將近90%的Samsung手機使用Win Mobile,真的會讓微軟心碎吧。看看剛出爐的數據來看看風水輪流轉還有市場快速的變化。          根據Gartner最新數據顯示,六大智慧手機操作系統的市佔率分別如下: Android – 0% to 3.9% BlackBerry OS – 16% to 20.8% iPhone – 12.9% to 17.1% Symbian – 49.7% to 44.6% WebOS – 0% to 1.1% Windows Mobile – 11% to 7.9% Windows Mobile第三季的智慧型手機市占率比去年同期大減28%,從去年第三季的11%市佔率降到7.9%,Symbian的市占率則下滑一成,從49.7%減為44.6%。相比之下,其餘的手機操作系統都分別上升,特別是iPhone及RIM,成長到了17.1%及20.8%。至於目前很夯的Android在去年10月還沒有在市場上推出,不到一年的時間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4%,然而這還不包括Motorola Droid/Milestone將於年底前在歐美銷售,以及索愛(SonyEricsson)的Xperia X10將在明年Q

Google官方Chrome擴展(extension)將上線

圖片
                   習慣使用IE瀏覽器的人會發現很多軟體會把一些常用的功能放在IE工具列,最常見的就是Google工具列,Google工具列包含的功能非常多,諸如翻譯、書籤、同步化、拼字檢查、彈出視窗攔截等等,它支援IE跟Firefox瀏覽器,可是大家一定很奇怪為甚麼在Google自家的Chrome瀏覽器卻不支援,事實上有許多原本Google工具列的功能已經被內含在Chrome瀏覽器本身,其它的功能將會由擴展(extension)以及用戶腳本(user script)來實現,這也是Google一直加緊在擴展方面的穩定度的測試。如果使用Chrome Dev版本的人應該對於擴展並不陌生,從最早必須要外加參數來啟用這個功能到現在已經是默認的功能,顯示Google在擴展這個功能上越來越接近放到穩定版本上的階段。大家還記得Chrome主題畫廊(Theme Gallery)也是在Chrome Dev版本上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穩定後進入Chrome stable版本。 關於Chrome瀏覽器的版本是基於Chromium Open Source Project的開發而來的,因此Chromium的開發是領先於Chrome Dev版本 ,從Chromium開發版本中可以知道Chrome Dev會有哪些新的功能將要導入,在先前Chromium支持將用戶腳本轉換為擴展之後沒多久,在Chrome Dev 4.0.237.0的版本裡便已導入這個新功能。而在最新的Chromium版本的擴展頁面右下方出現了一個Get more extension的連接,它是指向http://chrome.google.com/extensions這個地址,雖然目前還不能訪問,但這個情況就跟當初的Chrome主題畫廊一樣,先有連結才有內容的,相信Google很快就會正式開始讓使用者可以使用原本在Google工具列上的擴展功能。          目前有許多好用的擴展功能,這裡介紹幾個好用的擴展,如果有興趣 下載擴展 的人可以訪問 Bubble Translate : 這是一個可以即時翻譯成40國語言以上的的擴展,可以透過擴展管理頁面來設定使用者的喜好,包含選擇要翻譯成特定語系的結果,以及即時翻譯的結果所顯示的背景顏色和字型顏色。使用者在瀏覽網頁的時候只要利用滑鼠將想要翻譯的部分選取反白並且

Android 2.0 設定選項的新功能

                  隨著Android 2.0 SDK的正式發佈,各家大小廠商也都準備在短時間內推出Android裝置,無論是智慧手機,還是MID或者更大尺寸的電子書或平板設備,那麼有關Android 2.0跟之前的版本有哪些差異呢? 前面 已經討論過,然而在在Android 2.0的設定選單與1.6以前的版本有許多的更新。透過下面的視頻,來看看這些新功能。          首先可以看到新版的設定選單畫面顯得更為簡單與清爽,特別是每個選項前面加上一個圖示並且去除輔助說明,感覺比較時尚而不會是一個工程化產品。與前一版本比較,增加了一個名為"Privacy"的選項,裡面有一個"備份我的設定(Backup My Setting)",可以備份這個裝置的設定相關檔案,而保存下來的設定檔案會儲存在"Google雲端",有使用過Chrome瀏覽器的人知道它有一個功能就是將"書籤同步",也就是將瀏覽器書籤定時備份到"Google雲端",如此就不用擔心萬一機器重新安裝或買新機器的時候需要花額外時間來做設定。同樣的當更換了新的Android手機後,不必再去一項一項的設置郵件、螢幕亮度、鈴聲音量等等,它還應該可以保存你的用戶名/密碼、下載過的應用軟體清單、甚至是第三方應用軟體的設定資料,只要你換的是Android手機,幾秒鐘之內,你之前使用的手機內全部應用軟體和設定資料都可以變到這部新的手機上,這樣的感覺很棒吧!          另外在"安全與位置(Location & Security)"選項裡,新增加了"從SD卡安裝應用軟體(Install From SD Card) ",它並不是讓你可以從SD卡上載入和執行應用程式,而只是允許可以從SD卡上安裝已經加密認證過的軟體。          所有智慧手機都有電池電量使用長短的問題,Google在Android 2.0上也考慮到以及部分解決的方法,它在"應用程式設定(Applications)選項裡新增加的"運行中的程式(Running services)"選項。事實上,有許多比想像還要多的應用程式在後台運行著,這個新功能可以方

十月份的瀏覽器市場份額

圖片
               根據 Net Application 剛發佈的統計數字顯示,在十月份瀏覽器的市場分佈來看,IE為64.64,較上個月又下滑1.07個百分點,而火狐(Firefox)、Safari以及Chrome仍在持續成長。 十 月份,Google Chreom的市場份額達到3.58%,比上個月上漲了0.4個百分點,是所有瀏覽器市場份額增長最多的,火狐瀏覽器的份額比上個月上漲了0.32個百分點來到了24.07%,而蘋果Safari略增0.18%達到4.42%。短期內瀏覽器的市場排名尚不致於有太多的變化,不過以Chrome的增長幅度,有機會超越Safari成為市場份額排名第三的瀏覽器。自從七月份Google宣布在明年下半年將要發表以Chrome OS的上網裝置以來,Chrome的市場份額增長了有1個百分點,而同期微軟IE的市場份額卻下降了達到3%,因此在十月份微軟正式開始銷售Windows 7之後,是否會因為內建IE8而喚回放棄使用IE瀏覽器的使用者,或者只是加速淘汰IE6的市場占有率,可以觀察接下去的幾個月市場份額的變化。Opera瀏覽器在十月的市場份額為2.17%,較上個月下跌了0.02%,然而Opera Mini仍然持續增長,並超越Netscape瀏覽器,顯示在手機市場,Opera Mini仍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隨著越來越多不同類型的網路服務,瀏覽器對使用者來說也愈加重要,不論是桌面瀏覽器或是手機瀏覽器,我們相信透過不斷更新的網頁技術以及更快更安全的瀏覽器更新,將可帶給用戶更好的網路體驗。 Net Application的統計數字來自於全球4萬家網站的實時監測,其對象包含了全球每月1.6億的獨立訪問用戶。

Android 2.0 (Eclair) SDK 發佈與1.6的差異

圖片
               在各方注視下, Android 2.0 SDK 終於發佈了,從第一支HTC G1手機面世到現在短短一年的時間,Android的發展的速度卻讓人訝異,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吃到了第三道甜點(1.5版是Cupcake、1.6版是Donut、2.0版是Eclair)了,也因為各家廠商及電信營運商的加入,使得Android手機開始了百家爭鳴的時代,而用戶介面也從一開始很單調的畫面演變到各式各樣的酷炫且具有各種功能的畫面。說真的從來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這麼多的功能並且讓它變成量產且受歡迎的產品。就像當初的微軟一樣,從來不生產自己的PC,卻讓所有PC系統廠商為他賣命,微軟花了數十年的時間做到,而Google卻花了數年的時間做到,這中間最大的差別在於 網路資訊的流通 以及 開放原始碼的盛行 以及 全球化的趨勢 。我們不能不感謝微軟及Intel一直以來的貢獻,然而競爭帶來進步以及對消費者的利益會一直持續著,也不會樂見任何過去IT產業的巨頭消失或逐漸褪色。          關於Android 2.0的視頻相信許多人都已經看過,下面是由Android官方網站所公佈的Android 2.0新功能介紹。 通訊錄及帳號 可以同步多個帳號的電子郵件與通訊錄,包含Exchange帳號。(手機製造商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將Exchange納入支援) 開發人員可以製作同步轉接器,來提供其它資料來源的同步功能。 快速聯絡小工具(Quick Contact Widget)提供 即時存取連絡人資訊 和 選擇某種通訊方式 。舉例來說,用戶只需要輕點連絡人照片,就會跳出快速聯絡小工具,可以選擇打電話、傳簡訊或寄郵件給這位聯絡人。此外這個小工具也會出現在其它應用程式如Email、簡訊或行事曆中,讓用戶能夠透過輕點連絡人照片或狀態圖示選擇想要的通訊方式。 電子郵件 支援Microsoft Exchange。 整合多個帳號的Email收件匣,使得郵件可以在一個頁面來瀏覽。 簡訊管理 可做所有簡訊與MMS的搜尋。 當儲存簡訊超過限制容量,自動刪除最舊的簡訊。 照相功能 相機功能改善,增加數位變焦、場景模式、白平衡、色彩效果、近拍對焦。 虛擬鍵盤 外觀更新,使得輸入的字元能夠更快更準確。 支援多點觸控框架,即使兩隻手指快速打字,也不會漏失任何按鍵字

Google Wave的完全手冊

圖片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它的原文, Google Wave的完全手冊 。希望透過這樣的介紹能夠讓大家對Wave有更多的了解。 Wave是甚麼? 用一句話來形容Google Wave,那就是" Wave是一個即時的通訊平台 ",它結合了電子郵件、即時訊息(IM)、維基創作、網路聊天、社群網路、以及專案管理這些方面的功能,創造一個讓使用者可以透過瀏覽器來操作的客戶端。你可以跟一群朋友們或者工作夥伴在Wave平台一起討論或者彼此分享文檔。Google Wave有一些有創意的特性如下: 即時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使用者可以看到任何一個參與者輸入的字元,而且是逐字顯示的訊息。 可嵌入到別的網頁中 ,Wave可以被嵌入到任意的部落格或者網站裡,使得網站上的討論內容能夠跟Wave做即時同步。 應用程式及擴充延展功能 ,像是在Facebook裡的應用程式或者iGoogle裡的Gadget,開發商可以在Wave平台上透過Extension API來創建自己的應用程式或者Gadget,這樣就能一堆人一起玩數獨、做簡單民調、在 Google 地圖上加註解等更多有趣互動,而且全部是即時反應的,需要下載擴展程式的人可以到 這裡 有所有擴展程式的列表及簡介。 加入機器人 , 機器人就是會自動做出各種回應的程式,它也是擴充功能的一部分 ,可以當成討論參與者拉進Wave討論串裡。將需要的機器人加進討論成員中,可以做各種各樣使用者想要的功能;例如把 twitter 機器人拉進討論串裡,然後在討論串中發一個新訊息,新訊息就會變成一則推訊,發佈到 twitter上,並且把後續的回應同步回來。如果拉進去的是blogger機器人,你的討論串就會變成 blog 上的一篇新文章,連網友回應都能即時同步!甚至還有翻譯機器人,能「逐字」把你正在打的訊息立即翻成外文給別人看。 維基功能 ,在Wave的平台上所有的討論都是可分享的,因此每一位參與討論者都可以編輯,新增或修改討論的內容,或者加入自己的評論,如同Wiki一樣。此外修改記錄會保留下來,並且用色塊標示。所有的討論都是即時顯示的。 開放原始碼 ,為了讓開發商之間能夠使用及發展創新的應用,Google Wave將會採用開放原始碼的方式持續發展與更新。 回溯功能 ,整個討論串可以像影片一樣倒

Google Wave帶來的改變(II)

         越來越多的人上網,改變了過去許多人的生活習慣,有些人每天當個辛勤的農夫養魚、種菜、開餐廳,有些人每天把自己的心情發表在Twitter、Plurk,有些人每天上Youtube收看各種的綜藝節目卻不需要一直待在電視機前,還不需要忍受廣告的折磨。有些家庭主婦可以每天根據不同的心情下載不同的食譜,做出不同美味的晚餐。上網似乎成為每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論是娛樂或者是消費還是找資料寫作業,似乎只要能上網就能搞定很多事情。在這個過程中,Google這家網路原生的公司不斷的提出許多創新的服務,Google Wave及Google Voice就是兩個非常有創意的服務。越來越多的網路服務搭配功能越來越強大的網路瀏覽器,儼然就是另一個時代的開端。基本上Wave更像是一個平台而不只是一個應用,就如同操作系統一樣,許多的軟體是運行在操作系統所提供的程式庫、視窗管理系統與檔案系統下,而Wave雖然是運行在服務器端的應用,但卻可以透過他所提供的協議(Protocol)以及應用程式介面(API)將目前許多熱門的網路服務全部整合到Wave裡面,甚至於透過這些API,可以創造更多有創意的服務,並且成為第三方軟體公司的一個商業平台。          商業週刊曾經有過這樣的評論, Google Wave會替代Email和Facebook嗎 ? Google Wave是一個社群網路及搜索的服務平台,它會讓許多獨立開發商所設計的應用軟體在Google的應用軟體商店(Google app store)銷售。Google對Wave的前景充滿樂觀。根據Google澳洲雪梨經理,同時也是領導Wave開發團隊的核心領導Lars Rasmussen描述," 實際上我們就是要開一個商店,很多開發者要求我們建立一個市場,我們會達成一個收入分享的協議 "。如果 Google Wave 開始正式使用,那麼Wave週邊相關的開發者會研發出一些應用程式,能夠使Wave能夠發會的作用更大。一個應用程式商店會給予那些應用軟體開發商及其幕後投資者共享Wave的成功。其實,一些獨立軟體發展者已經設計出了不少 Wave 的應用程式並且正在測試,這些程式涉及 電話會議(VOIP) 、 視頻會議(Video Conference) 以及 多人參與的遊戲 等等。Wave 並不是 Google 在應用程

Google Wave帶來的改變(I)

圖片
                  萬眾矚目的Google Wave帳號邀請在美國時間9月30號送出了10萬個,然而10萬個帳號對於想要嘗試體驗的人來說實在太少了,簡直比中樂透還難,當天Twitter上的搜尋立刻排到前三名,因為每個帳號可以有八個邀請函可以給下一批的使用者,一時之間Wave推薦邀請帳號變的奇貨可居。甚至於eBay拍賣都可以要價100美元,可見大家對於Wave的渴望嘗試程度。Wave到底是甚麼? 有甚麼吸引力會造成這麼大的響應? 他只是一個應用嗎? 或者他會是一個平台? 還是因為他是由大名鼎鼎的Google所創造的所以造成一堆人的吹捧造成的風潮? 說真的不管是看視頻展示還是看文字介紹都比不上親身體驗來的有效,也因為如此,即使已經有很多在討論Wave的文章,還是要鼓勵大家想辦法得到一個Wave的使用邀請。          上周終於收到等待已久的邀請,迫不急待的啟用帳號來試試看他的功能,首先給我最直接的印象在於 他是一個即時的平台 ,如果要拿現在的即時通訊軟體例如MSN、Skype、QQ、Yahoo Messenger或是GTalk來比較,雖然都是所謂的即時,但是後者的即時還是需要打完一段文字送出去以後對方才會看到,當然現在會顯示對方正在輸入文字的提示,然而在Wave裡面你所打的每一個字都會即時顯示在對方的螢幕上,包含所有被邀請參與Wave討論的人的終端螢幕,而且萬一有打錯字或者想要修改的時候還可以退回去做修改,這是目前即時通訊上面無法做到的功能。另外的不同在於 即時通訊軟體都必須額外安裝 ,就像上回MSN被強迫升級的例子,如果你不升級就不讓你用,大家最怕的就是軟體升級這件事,好不容易習慣的操作或是累積的資料就怕因為升級而不能使用,當然現在許多即時通訊也提供所謂的網路版本,也就是透過瀏覽器來達到,可是大部分人還是習慣使用這些本地用戶端的程式來彼此溝通。然而Wave本來就是透過瀏覽器的操作來使用,所以可以不用考慮是否安裝額外的軟體,也不用擔心是否需要更新,因為整個環境其實是在服務器端。 如果要考慮安全性的話,現在的即時通訊基本上沒有特別的加密過程 ,因此可以透過傳輸過程中可以取得彼此通訊的資訊,譬如很MSN很容易讓IT人員把所有的訊息記錄在服務器上,萬一被拿來做甚麼不當的用途是很難防範的。 Wave在安全性上面走的是HTTPS的通訊協定 ,因此每一個字

移動瀏覽器(Mobile Browser)與桌面瀏覽器的未來發展

                 對於Google發展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與Chrome瀏覽器操作系統的 思考角度 已經談過很多,對使用者來說,也許並不需要搞清楚Android與Chrome之間的差異,然而對於軟體開發人員以及設備製造商來說,這卻是有天壤之別的差異。Android系統一開始就被賦於手機設備上的應用,對於手機或者是像MID這樣小尺寸的手持設備,它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雖然它的核心是Linux,卻與過去熟知的Linux桌面系統沒甚麼關係。為什麼說它是適合於小尺寸的手持設備,或者適合於機上盒(Setup Box)或數位相框(Digital Frame)呢? 因為它雖然是一個上網設備的操作系統,但是在實際上網的體驗部分卻是依賴手機端的應用軟體,沒有人會期待在這樣一個小尺寸的屏幕上面上網瀏覽800x600或是1024x768的網頁,但是有很多服務器端的應用怎麼辦? 例如Gmail本身有Web瀏覽的服務,但是在手機上面,使用者還是習慣使用Email用戶端軟體來與連接服務器端的應用,正如同Facebook、Twitter在手機上也依賴用戶端軟體來連接服務。 畢竟讓手機上的瀏覽器去渲染(Render)800或1024寬度的網頁,所消耗的資源相對於晶片處理速度來說都是一大考驗,因此移動瀏覽器所默認支援的網頁語法通常也只適用於手機這樣的移動設備。對於Android這樣的開源系統,又是已經有出貨背書的保證下,Google卻始終不願承諾將Android移植適用於大尺寸的上網設備,特別是像上網本俗稱的小筆電上面。雖然後來的真相是原來Google計畫要推Chrome OS在大尺寸的上網設備上,但這只不過是最後的結果而沒有去分析原因。          如果今天Google要讓Android能夠支援大尺寸屏幕的上網設備,他必須解決的問題就是 Android瀏覽器無法做完整的上網體驗,因為即使Adobe Flash 10能在2010年Q1很平順的支援 Android,跟桌面的瀏覽器相比,他仍然落後許多 ,對於10吋以上屏幕的上網設備,如果瀏覽器性能無法實現大多數的服務器端的服務,例如GMail、GTalk、GDocs、Google Wave、Google Voice等等,那無異是一個失敗的產品,也因此截至目前,並沒有真正能夠支援10吋以上設備的Android產品在市面上出現

Chrome瀏覽器的書籤同步(Bookmark Sync)與檢查完整記錄功能

圖片
                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經驗,電腦不小心中毒了,或者換了一台新電腦之後,最麻煩的事情就是原本安裝了很多應用軟體以及相關儲存的很多資料都得從零開始,有些軟體會提供資料匯入及匯出的功能,例如即時通或者Outlook這類的郵件軟體,然而對於瀏覽器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書籤(Bookmark)的部分,每個使用者都會根據自己的習慣去分類所有上過的網站然後儲存到書籤,也因此萬一因為沒有備份書籤或者忘記匯出就重新安裝系統的話,那可真的會讓人有欲哭無淚的窘境。可是對許多剛使用電腦不久的人來說,沒有這種痛苦的經驗是很難學到教訓的,然而對現在使用Chrome瀏覽器的人來說終於可以不用再去承受這樣的痛苦了,因為Chrome瀏覽器提供了書籤同步的功能,而這個功能目前在Chrome Dev的版本裡已經是默認的基本功能了,相信很快就會成會穩定版本的功能。                 Chrome瀏覽器的書籤同步其實就是把目前的書籤定時備份到Google Docs裡頭,在啟用這個功能的時候只要輸入Gmail的帳號密碼就可以,而原本Gmail的帳號密碼就幾乎是所有Google服務的一把Key。若要停止使用這個功能,也只需要在選項的個人化設定部分點擊"Stop Syncing this account"這個按鈕。當使用Chrome的書籤同步之後,以後如果碰到需要重新安裝瀏覽器的時候,只需選擇"Sync my bookmarks"這個選項,他自然就會跟你在Google Docs裡的書籤做同步,再也不需要搞甚麼匯入匯出的動作。          然而我覺得這個功能另外一個好處就是當你有兩台以上的電腦時,往往瀏覽器的書籤內容是不一致的,除非你很有耐心的每天在一台做匯出,然後另外一台做匯入,可是這樣也太辛苦了,但是 透過Chrome的書籤同步,就可以使兩台機器上面的瀏覽器的書籤是一致的,也省去很多的匯入匯出 。還有一個情況是當你外出沒有攜帶電腦而使用別人的電腦時,這時候只需要登入Google帳號使用Google Docs的服務,選擇我的資料夾裡面Google Chrome的目錄,就可以立刻看到書籤的內容,而且不論你用的是IE、Firefox、Safari、Opera或是Chrome都不用擔心找不到書籤的內容,完全不用擔

自動使用Google Docs Viewer打開PDF、PPT及TIFF文件

圖片
                 對於許多經常上網的人來說一定會經常碰到網頁裡頭附上一個PDF格式的檔案,或者是DOC、XLS、PPT這樣的Office檔案,如果你有裝了Adobe的PDF Viewer或者微軟的Office軟體,那點選這個檔案之後他應該會因為檔案關連性的關係自動執行你的應用軟體來讀取這些特定格式的文件。萬一你沒有安裝這些應用軟體,他可能會提示你要先去安裝這些軟體然後才能瀏覽這樣的文件。然而對使用者來說這實在不夠直覺,畢竟在用戶端裝上一套肥肥的Office應用軟體以及PDF Viewer實在不符合輕便好用的觀念。          Google在2009年九月底正式發佈了Docs Viewer,這跟原本的Google Docs有甚麼不同呢? 基本上Google Docs允許使用者編輯、新增及瀏覽,也可以從用戶端上傳文檔到Google Docs,然而總不會有人在訪問到含有PDF檔案的網頁時先把他下載下來,然後再上傳到Googls Docs,這樣子就跟原本需要先安裝應用軟體才能瀏覽的感覺一樣,雖然可以達到目的卻很不直覺。因此 Google提供Docs Viewer讓使用者不需要將文檔下載就能夠直接在瀏覽器裡看到內容 。只是目前這個階段Docs Viewer只能提供PDF、PPT及TIFF三種格式的文檔做線上瀏覽,希望很快能有DOC及XLS格式的文檔加入,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雖然Docs Viewer可以讓使用者直接在線上觀看文檔的內容,可是卻必須先打開Docs Viewer,然後複製文檔的地址(按滑鼠右鍵然後選擇複製捷徑,IE上的做法,Chrome上面是複製連結網址),再貼到Docs Viewer上面。這樣的動作相信還沒使用心就涼了半截。好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善心人士,透過Greasemonkey的脚本,使用者完全不需要做任何操作就可以直接瀏覽PDF、PPT及TIFF的文件。          這裡針對Chrome瀏覽器說明一下如何安裝這個腳本,這應該算是使用Chrome瀏覽器的好處吧,已經內置了user-scripts這樣的功能,不過這個功能目前還是只有在Chrome Dev的版本上,並且在執行的時候加上 --enable-user-scripts 這個命令。如果是使用Firefox的用戶得先去下載並安裝 Greasemonkey 這個軟體。首先

從Google財報看Google的策略分析 (2009第三季淨利16億4000萬美元)

                  稍早,Google公佈了2010年第三季的財報, 營收來到了59.4億美元 ,較2008年第三季(55.4億)增加了7%, 營業利潤為20.7億美元,占總營收的35% ,比較2008年營業利潤為16.5億美元,占總營收的30%, 淨利為16.4億美元 ,比較2008年第三季淨利為12.9億美元, 每股淨利為5.13美元 ,比較2008年第三季每股淨利為4.06美元。總體上來說,從2008年第四季營收57億美元進入2009年第一季首度衰退為55.1億美元,到第二季持平為55.2億美元來看,也印證了在歷經經融海嘯的席捲之後,全球經濟有逐漸復甦的跡象,為甚麼這麼說? 因為Google主要的營收來自於廣告收入,而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企業最明顯的做法莫過於縮減不必要的開支,因此裁員與廣告預算的刪除就成為必要的手段,也可以反映在Google的財報上面。          其實從Google的財報分析來看,除了營收與每股淨利的數字,很重要的還有所謂Google營收的主體構成成分,也就是 Google Sites Revenues (來自於Google自己網站的收入,例如Google Search、Youtube以及其他服務的廣告收入)及 Google Network Revenues (來自於AdSense的收入,透過Google的一些合作網站利用AdSense這樣的廣告聯盟所創造的廣告收入,當然得扣除付給合作網站的費用)。以Google Site Revenues的收入來看為39.6億美元,占總營收的67%,比較一下2004年只不過為4.12億美元,而Google Network Revenues的收入為18億美元,占總營收的30%,比較一下2004年為3.84億美元。因此從這裡可以知道雖然AdSense的收入逐年遞增,但是 真正讓Google營收增加的其實是Google自己的網站 。          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數據為 TAC - Traffic Acquisition Costs(流量獲得的成本) ,這部分包含了AdSense廣告聯盟產生的流量所花費的成本包含付給放置AdSense廣告的網站的費用,以及購買Firefox、Opera的默認搜索或在一些大型網站上面放置的Google搜索框的成本,他們是將網路流量直接導入Goog

Google要推線上書店:Google Editions

              Google終於又要出招了,這次是相中剛剛在電子書裡嚐到甜頭的Amazon,其實早在Google圖書事件爭議的時候大家就料到會有這麼一天,15日在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宣布,明年上半年將推出一項新的電子書服務,Google Editions。 任何人只要有網路瀏覽器即可使用 。這也呼印了明年下半年Google會發佈Chrome操作系統的上網設備可以順勢成為電子書的閱讀器。如果說Amazon的電子書獲利來源是來自於書籍的銷售,那麼其實影響並不是那麼的大,如果說獲利來源是來自於Kindle閱讀器,也許會受到影響,因為Kindle閱讀器必定會受到以Google書籍為主的上網設備挑戰,然而Google也很大方的表示目前該服務沒有支援特定電子書閱讀器的規劃,消費者可用任何連網裝置,如PC、小筆電和智慧手機,閱讀這些書籍內容。蘋果iPhone使用者也可透過他們的Gmail帳號享受這項服務。這表示只要能夠支持Google電子書的格式的閱讀器都可以在市場上自由競爭,而Google提供最大量的書籍來源。          雖然聽起來Google似乎是這個遊戲規則的最大贏家,可是實際上, Google計畫與出版商和其他線上書店分享營收,該服務直接售出的書,將有63%的收入歸出版商,其餘37%屬於Google。經由Google Editions轉介給Amazon或其他零售網站賣出的書,出版商可分得收入的45%、零售商拿到將近55%,剩下的不到百分之一給Google 。這表示不管是出版商還是零售網站都可以透過Google線上書店得到利潤。對於出版商和作者而言能夠有機會透過Google的線上書店以及Google的搜索廣告得到更多的讀者與銷售量,似乎是一件蠻不錯的選擇,對於使用消費者而言,如果透過接露書籍部分內容以供搜索而能得到相對應想要的書籍資料也未嘗不是一件很棒的事,我們可能想要找某些書籍但輸入關鍵字卻不見得可以有幫助,如果有Google這樣龐大的線上書籍資料庫後,想要買書或者雜誌只需要上Google搜尋就可以了,一來方便二來也節省很多的時間。          在大約一個月前的時候,Google Books發佈一則 訊息 :透過Espresso Book Machine可以將Google Books裡將近200萬本的免費書籍做直接列印裝訂的服務,只需要3美元,

Nokia的299美元小筆電意義

                 在2009年8月24日,手持行動設備大廠Nokia發表了第一款的小筆電Nokia Booklet 3G,當時從新聞稿中提到的一些特點如Intel Atom Z530處理器,Windows 7,WiFi/3G HSPA/BlueTooth/A-GPS,HDMI連接埠等等,最重要的是宣稱12小時的電池續航力,從Nokia這樣的大廠提出這樣的規格,可以發現 連網能力、定位導航、電池續航力、以及高清畫質媒體播放 將會是未來行動設備裡不可或缺的元素。而這四個元素在智慧手機世界裡幾乎也成為必要條件,另外一個必須具備的可以算是 應用軟體商店 吧。然而像Nokia這樣的手持設備大廠有必要跨入利潤已經不高的PC市場嗎? 很明顯的,Nokia志不在PC,而在於它需要更大屏幕尺寸的設備,因為4.3吋屏幕的手機大概已經是手掌可以容許的極限,但是對於目前解析度800x600或是1024x768的網頁卻不是適合的尺寸,再加上越來越多高清畫質的媒體內容,也不適合手機觀賞,況且在PC世界裡,他不會比現在的HP、Acer、Dell更有競爭力,因為他不會有完整的PC全產品線, 現階段來說,小筆電不過是最符合他的需求罷了。          Nokia不愧是手持行動設備的老大,一開始(2009年9月2日)對外公佈的定價 575歐元 ,約817美元,這個價格相信很少會有人願意買單的吧,即使它具備一般筆電較少有的定位導航功能以及長時間的電池續航力。然而才不過一個月,透過跟電信商AT&T及通路商BestBuy的合作,敲定最後的單機價599美元,綁約價299美元。雖然跟其他廠商如Acer、Dell綁約後150美元的小筆電相比,仍舊高出一截,但是也宣告行動連網設備的時代已經來臨。透過這些設備製造大廠、電信營運商以及品牌通路商的合作,0元、49美元、99美元的行動上網設備將是不可阻擋的潮流。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受英特爾與微軟的教育,從單處理器的速度提升效能進步到多處理器來提升效能,更從32位元進步到64位元,而操作系統也從早期簡單的指令到圖形化操作,更複雜到把很多難得使用的功能都涵蓋進去,讓每一次新版本的操作系統出來,大家都要問,那我以前裝的軟體還能用嗎? 然後很不情願的被強迫使用,因為微軟會告訴你多久以後我就不再維護了,這樣恐嚇的話大家也聽習慣了,

CCTV報導Google涉嫌大範圍侵權中文圖書

              這個世界常常會有一些荒謬的事情,譬如說A了國家的錢之後,還能振振有辭的說是被政治迫害,不過討論的人已經夠多了。然而Google Books的爭議在國內似乎沒有太多的關注,卻在彼岸的中央電視台報導下,好像也有了參與感一樣。先來了解一下Google Books的爭議。          Google在2003年有跟許多出版商與大學簽訂書籍掃瞄計畫,希望把這些堆積灰塵的老舊書籍變成可搜尋的數位資料。 Google的看法是,這些書籍雖然還在著作權期限內,但已經絕版,該公司只是將小部分書籍內文拿來當作Google Search可搜尋的部分,因此可受「合理使用」條款的保護。若是Google已經有跟出版商談妥的部分,加上作者也同意,則Google就有更大的內容露出權限。          作家協會 (The Authors Guild)以及美國出版商協會不認同Google對於著作權法令的解釋,因此在2005年打起集體官司,雙方在2009年10月達成和解,Google針對已經掃瞄的書籍可有好幾種呈現方式,但還是得依照書籍的狀態與著作權所有人的意向而定。          若作者在1923年之後有在美國出書,應該都會跟此次事件有關,涉及和解的部分是書籍得在2009年1月5日之前出版。 若作者的書籍還沒絕版(亦即還在刊印中),則Google必須取得作者明確授權才能放在網路上顯示。多家出版商已經跟Google達成協議,可在網路上顯示並散播書籍,這是所謂的Partner Program計畫。 若作者的書籍已經絕版,問題會比較棘手。依照和解內容,Google得讓作者本人來決定是否要讓Google Books在網路上顯示書籍,以及你是否要向Google取得數位化的補償。          只要上Google和解網站填妥表格,則每一本已經被數位化的書籍就可收到60美元補償,並可選擇書籍在Google Book Search的呈現方式。現金付款申請必須在2010年1月5日前提出。另外,Google從Google Books賣書所得營收,有63%得歸作者,跟該本書籍相關的廣告營收,也有63%得歸作者。這部分收入可隨時申請。          依照和解內容,有好幾個選擇。 你可讓Google顯示整本書,然後要求使用者付費 、 或者要求Google只顯示部分內容,

Google官方解釋Chrome操作系統

            三個月前,Google發佈了將於2010年下半年推出 Chrome操作系統 這樣的消息後,科技業界有各方面的評論與話題,然而我們再來仔細看看當時Google對ChromeOS有甚麼樣的解釋。          快速、簡便和安全是Google Chrome操作系統的核心特質。我們正在將該操作系統設計得更快速更精巧,啟動後數秒內即可將您帶入互聯網世界。簡單的使用者介面將避免影響你個人操作方式,使得大多數的用戶體驗都發生在網路操作上。如同我們為Chrome瀏覽器所做的一樣,我們要回歸本質,徹底重新設計Chrome操作系統的底層安全架構,如此一來,使用者就不必再去應付電腦病毒、惡意軟體及操作安全性更新,一切皆由系統搞定。          Google Chrome操作系統可運行於X86和ARM晶片,而且我們正與各品牌客戶製造商合作,以便為明年市場帶來許多的上網本設備。基於Linux核心,Google Chrome瀏覽器運行於一個新的視窗系統,他的軟體架構非常簡單。對應用軟體開發人員來說,網路環境就是一個平台。所有網路應用軟體都能夠自動的運行,而新的應用軟體可以用你最喜歡的網路語言來編寫,當然這些應用軟體不僅能運行於Google Chrome操作系統,也可運行於Windows,Mac和Linux上標準的瀏覽器,使得開發人員能滿足任何系統平台上最多數的使用者。          Google Chrome操作系統是一個全新的專案,與Android系統無關。Android從設計之初就跨手機、機上盒和上網本等多樣的終端工作。Google Chrome操作系統則是為那些花費絕大部分時間用於上網的使用者而設計,而且Google Chrome操作系統是為小型上網本到大型桌上系統而設計的。雖然Google Chrome操作系統和Android在一些領域上會重疊,但我們相信任何一種的選擇其創新的力量會使得包含Google在內的每個人獲益。          我們從用戶那裏聽到很多回饋,他們所傳遞的訊息無庸置疑——電腦應該比現在更好。人們希望可以即刻獲得電子郵件,而不是浪費時間等待電腦啟動和瀏覽器的開啟;人們希望他們的電腦總是像第一次買到時那樣快速運行;人們希望他們無論在哪裡都可以隨時存取資料,並且不需要擔心電腦丟失或者忘記備份檔案。更重要的是,人們不希望每